太钢八十年

征文作品
天行TIANXING(中国)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矿山巨变
来源: 峨口铁矿 作者: 张德胜 时间: 2014-07-15
我从199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算起来已17个年头,随着岁月的流失,当初的毛头小伙子成了现在为人之父的中年人,在这17年中矿山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历历在目。
变化处处都是,我先列举设备工作效率、安全、“5S”、工人劳保待遇等方面谈一下感受。
记得初参加工作时,作为钻机司机的我,对钻机充满好奇,可这个自重达85吨高26米的设备,给我印象老是停着,不是电机接地、就是减速箱轴承坏、要不就是其他电器机械故障,总是停得时候多、作业的时间短、作业的时候也是班产量很低。记得如果月穿孔超过2500米,班组成员就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看如今设备维护是点检定修,设备不会因为故障停机,在维护检修时已经把故障隐患排查掉了。现在设备作业率比那时大幅提高,在2013年记录中12#钻月穿孔最高达9600米的好成绩。
那时安全口号虽是“安全第一”,但实际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到处都是,岗位人员不熟悉标准,安全意识很淡薄。那时一年不出事故工人们反而觉得奇怪。
看如今通过岗位作业指导书学习抽背、矿部实质性违章行为的学习、作业区安全制度的学习、作业区各岗位安全红线划定、各岗位安全承诺书的签订、现场作业前危险辨识、危险预知训练开展、现场岗位练兵、管理人员上岗检查、各级安全评价、员工安全改善提案、“0、1、2、3安全管控模式”等手段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水平今非昔比,实现“0”目标。
再说“5S”方面,记得那时也没有“5S”的概念,钻机的卫生特别差,机械室漏油点到处都是,毫不夸张的说机械室经常是“溜冰场”,平台的集渣堆得像小山,钻机的工具、备件到处乱扔。
看如今套用句古话那是“机光马达亮”,钻机上老油腻已经很难找到藏身之处,就连作业时极易产生的浮土,也被岗位员工清扫的干干净净。设备上的工器具都有自己固定的“家”,有自己的“门牌号”。使每一个使用的人都能找到,用完后也知道往哪放,现在我们到了设备上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最后说一下工人劳保待遇,记得那时现场工人的工装真是五花八门,有蓝颜色、有灰颜色、有下班穿的衣服退下来西服等。设备油腻大导致工人衣服也油腻大,并且洗衣服设备配套不到位。所以有人调侃道:“远看是讨吃要饭的,近看是穿爆工段的”。工作鞋是胶鞋既不美观又不耐用。最难忘的是到作业现场上下班的通勤车,那时是东风140敞车。到了冬天,钻机司机一排班就想坐车,也就是那时的俗语“强小轿”,毕竟小轿里可以挡风避雨,其他人只好穿上大皮袄挤在车厢里,就像冬天里小鸡挤在一起取暖是样子,真的很可怜。
看如今现场工人统一穿的是“太钢蓝”工作服,每个作业区都有大工业洗衣机,工人们能及时把工装洗干净。时刻体现太钢人的穿太钢蓝工装的精神头。工作鞋为耐用的皮绝缘鞋。现场通勤车是宇通中巴车,大家排班再也不用急着坐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