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八十年

征文作品
天行TIANXING(中国)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我的第一笔订单
来源: 营销部 作者: 李建平 时间: 2014-07-21
近期,围绕太钢八十年厂庆的文章不时的见诸报端,每每阅读这些报道,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描述出的太钢八十年的历史巨变深深地触动着每个太钢人的神经,于是乎也想把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钢产量虽不能与今日同日而语,但市场需求也相当有限,尤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销售异常艰难。为了应对这场变化,公司也提出了开发品种钢市场的计划,按照当时的装备水平选定了焊瓶钢作为突破口,我作为销售处中卷板科的一名营销人员义不容辞的承担了焊瓶钢在山东地区的市场开发任务。
清楚的记得那是1996年盛夏,刚到营销岗位才一年就荣幸地领到了这次任务,对于第一次的独立担当,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豪迈,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新的任务,当时虽没有现在便捷的互联网络,但还是在出发前做了相当充分地准备,从技术处、生产处、热连轧厂收集了不少技术资料,从老师傅哪儿了解了一些用户信息,便出发了。
96年的盛夏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如火的季节点燃我满腔的激情。一路上,顾不上眼前的风景,火车倒汽车,汽车倒火车,从德州到济南、潍坊、青岛一直走到了最东边的文登,由于当时普遍存在的采用普碳钢生产气瓶的客观事实,初出茅庐就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走访了许多厂结果没有一个订单,此时的心情也像极了那个炎热的夏季,没了热情,多了不少的烦躁,烦躁侵蚀着每一个细胞,如何办?折戟而归吗?可老天不负有心人,正当无计可施的时候,在当地报纸上见到了一篇文章,报道内容是“山东菏泽某钢瓶厂人事改革,招聘了一名太原重机厂的技术人员当厂长”。真如一盏明灯,眼前一亮,精神顿时为之一振,顾不上一路的疲惫,第二天赶了个大早,匆匆吃了点早点,再次出发。
坐在车上,迷迷糊糊之中设想着见到客户的种种情景,梦想着拿着订单回家的欣喜,忽然,不知在什么地方汽车停住了,上来两名荷弹实弹的武警,对每个人的身份证做了仔细的检查,后来才知道,前一天当地发生了一个大案。回想起来,生平第一次遭遇如此架势,多少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感觉。就这样走走停停,由于到菏泽的人太少,在济南和郓城被卖了两次(倒到其它车上),当到达菏泽时已是晚上10点多,饥肠辘辘的想找个地方吃点饭,可那还有饭店开门呢?想想第二天可能有的收获,也就忍忍睡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问了几个人才了解到要去的厂家在菏泽的乡下,还有30多里地,于是只好又坐了个三轮车。当到达厂家,见到报纸上报道的那个厂长,听到他说的乡音时,一下拉近了距离,当把一路赶来的辛苦当做故事娓娓道来时,厂长激动的说,“你们虽然是新产品,但你把太钢的诚意带来来,我们可以试用”。就这样我拿到了我的第一笔订单,数量不太大,但异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