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八十年

征文作品
天行TIANXING(中国)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流淌在笔尖下的记忆
来源: 东山矿 作者: 侯丽琴 时间: 2014-06-19
第一次用笔去描绘那片曾哺育着我的土地,正值峨口铁矿球团竖炉十年之庆。那时的我刚进入太钢这个大家庭,以我清浅的感怀,试笔写下了《竖炉十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了一段令球团人追忆的十年,同时也打开了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扇窗。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个小小的片段。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很多记忆是关于马鬃山的。我时常在盛夏的时节随父亲登上马鬃山,去采摘娇艳独秀的山丹丹花和不知名的花草,然后坐在山腰吹着风听父亲讲对面山村的故事。也常有在采场上开大车的叔叔们给我带一大枝的沙棘回来,那种酸涩的感觉至今都会泛满我的舌尖。
父亲上采场后,我会一个人被留在办公室里。于是,写完作业便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而那时,我竟喜欢上了阅读那些叔叔阿姨们写来的书稿,有的小诗简短却饱含深情,有的诗温婉而细腻,但相同的是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们对那座矿山的深情和依恋。
那种朴实的情怀无不影响和感染着今后的我。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背起摄像机揣着采访本一次次奔向现场,走近那些朴实的劳动者,亲眼目睹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亲身感受他们参与设备改造、技术攻关的艰辛过程,记录下了竖炉生产一年年创下佳绩刷新历史的辉煌时刻。
六年后,随着200万吨球团改造工程的上马,那座伴随我成长的老竖炉终于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装备升级、工艺先进的回转窑球团系统拔地而起。我的镜头里不再是粉尘弥漫的车间,也不再是球团红沾满工装的身影,我所到之处变得干净而有序,到处可见自动化专业团队的年轻人在认真进行着点检。产量大幅度攀升不再是神话,如黑珍珠一般的球团带着矿山人的责任和骄傲进入太钢的高炉。
时光,是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关于东山矿的记忆竟也是从见证一座新型冶金辅料矿山基地的诞生开始。
大概在数年前,也曾随同学走过大凉山上那崎岖不平的山路。没有花儿,也不见绿草,偶见一颗小树苗也已被一层薄薄的白灰覆盖而不见它的本色。沿路可见几座简陋的石灰窑和零散的工房,有三三两两的工人出入进行着白灰装车作业,全身工装已看不出多大地儿的蓝色。“来不来?”同学问我,当时竟有点退缩了。
几年后,当我带着决心再一次走近它。而这一次,我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道路变得宽阔而平整,采空场上屹立起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型厂房,周围的荒地已被复垦,种满了松针和花草,而眺眼望去,跃起于这座山脉凌驾于花草树木之上的是一条蜿蜒巨龙,它几经盘旋延伸向钢城的方向。
此时,已不见光秃秃的山包,不见青石板的坡,只见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熟红的山楂映照着回转窑的炉膛。
面对人类的伟大和自然的神奇,我不禁感慨万千。时光在飞,矿山在变。而一直未改的是,我笔下的矿山儿女始终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不断耕耘和开拓着这片美丽的家园,并用他们忠诚炙热的情怀和坚不可摧的力量托起太钢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片神奇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我,我为我是矿山人而自豪,我为我是太钢的儿女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