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八十年

征文作品
天行TIANXING(中国) >> 征文作品 >> 文章正文
我与李双良的故事
来源: 离退休职工管理部 作者: 杨志勇 时间: 2014-06-02
我工作的一生,始终与渣山相关,因此与双良有过多次愉快的工作往来。忆及温馨往事,在自我陶醉的同时,采撷了其中二、三,与大家共飨。
一、我为双良拍照
我在加工厂工会工作期间,曾为双良治渣拍摄过许多现场工作彩照。其中有一卷双良在新渣山和旧渣山的照片,记忆犹新。那是中国政府送往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保护及改善环境成果会议,评选“全球500佳”李双良资料的照片。
记得那是1987年入冬的一天下午,厂长办公室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带上照相机马上来办公室。武厂长亲自交代:抓紧给双良拍张在新渣山和旧渣山的照片,送往冶金部,越快越好。我立马照办。找到双良,上了渣坡就拍照。由于入冬天黑的早,光线不足且逆光、景也没选好,拍了几张不理想。于是我和双良约定明早八点,在渣坡高点处不见不散。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到厂里,登上厂办公楼三层贴着西墙角,顺着旭日阳光拍下了渣山护坡的外貌全景。之后跑到渣山,双良已在等候。没有二话,选景拍照。人在景中,景在镜中,双良的笑容荡漾在方寸之中。新渣山的照片好拍,到处都有美景,但旧渣山的容貌却难觅了。找了多处旧址都没有旧样,无奈只好在尚未垒砌的东坡处逆光蹲着拍了几张。拍完照,马不停蹄来到福利厂福乐彩扩部冲卷扩印。由于该部是新购的进口扩印机,机新人也新,打出了多次小样都偏色,我只好忍着性子等候其调色。总算扩印出的效果过得去了,我收起相片便跑到汽车站,乘车来到火车站购北京票,但没票了。管他的了,学大串联时爬火车。晚上我爬上开往北京的火车,上车补票。真幸运还补了张硬卧票,一觉睡到天亮。下了车,溜达在街上吃了些早点便来到冶金部。进门登记时,我说明情况后被领到安环司。我环顾这并不阔绰的办公室,有七八人在此办公,有的拎着竹皮暖瓶去打水,有的在擦拭桌椅。不一会来了位领导,热情的接待我。我拿出照片让其挑选,他一个劲的说好。这张好,这张也好......这样吧,你让他们挑选,如果他们同意,就选这两张。“他们?他们是谁呀。”我纳闷了。原来,李双良是由冶金部向国家环保局推荐,由环保局向联合国环保署申报中国李双良为“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的候选人。李双良的候选文字资料,已由先期抵京的加工厂宣传部长刘进章写好并送达日内瓦大会,但大会另要求配以照片说明。这才是我急匆匆拍照、送照的由来。明白来意后,该领导说:我不留你了,你快去环保局吧,今天的日内瓦会议正等着照片呢。我问他:环保局在哪儿?他说:你从这儿出去坐几路车、倒几路、再倒几路、下车拐进胡同看见那幢大楼就是,快去吧。我心想,急事急办,楼下停着那么多车,就送送吧。但想归想,办归办。我一溜烟跑出去,搭上公共汽车就走。好在我对北京不太陌生,照其指出的路线,赶到了环保局。可能冶金部已与环保局通了电话,我一到环保局就被等候的人领到一所办公室。办公室的女同志说:快拿来吧,大会正开着呢。我掏出照片指给她看,她说:行。随后把两张照片放进机器里,稍后又还给我,说:好了,发过去了。我好奇,这照片怎么一下就飞到日内瓦了?日后我才明白,那叫传真机。当今,这种高科技已很普及,可在当时对常人来说,确是个迷。顺利的办妥事后,我来到白塔寺太钢驻京招待所,美美的睡了一觉。直到今天还美在心窝。
二、我为双良服务
双良治渣的劳模称号,是从加工厂起步,一级一级的走向全国的。之前,我为双良核实过其“山西省劳动模范”。那是1983年春节过后,在办理双良适龄退休手续时,劳资部门对其曾获得过一次还是两次省劳模不确定,因此牛厂长指派我到省工会去查阅资料。经查证:李双良获1957年省劳模,次年山西省召开了劳模大会。83年3月,李双良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开始承包治理渣山,我也于当月到党校脱产学习。两年半后,双良治渣已见成效,我也从党校毕业回到厂工会工作,适逢年度评优选先。当渣场工段将他们的评选结果报上来时,我发现没有李双良的名字,便向渣场领导提出。该领导说:我们正式职工都没有名额,哪能轮到退休的呢。我,无言以对。当我将全厂出席太钢先进的推荐名单和报表报到公司工会时,生产部长何世泽亦提出了我同样的疑问,我亦以渣场领导的回答同样答复。何部长严肃地说:这样不好。名额不够,我给你们增加一个,但这个名额只给到李双良本人。我爽快地答应,随即就将递过来的先进表填写好了李双良的事迹。何部长诡异的一笑,说:还没有盖章呢。我会心地说:没问题,厂领导能不同意吗。由此,劳模李双良的名字走出太钢,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李双良在全国各地做过多场次报告,他那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迹,深深的教育和感染了许多人。但他治渣的首场小范围报告会,确不够成功。原因在于:念稿子。稿子是我下了很大功夫给他写的,又经过公司一流文笔高手的修改润色,他确念的吭吭哧哧。之后,何部长对我说:以后就不要让他念稿子了,他文化不高,念稿子作报告效果不好。果然,以后的报告会,李双良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事,既亲切又感人,赢得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至今,出自其报告时的常用语:团结就是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已成为镌刻在渣山,教育后人的座右铭。
三、双良栽树我乘凉
我于九十年代末,调任爆破工段党支部书记,亲身享受到了李双良在七十年代末为我们后人工作提供的福荫。当年,远离太钢厂区的东山爆破坑,是隶属于加工厂落锤工段的一个作业小组,约有五六个人在此爆破大钢铊。是李双良充分施展其“爆破大王”的聪明才智,带领职工自力更生新建了砸铁坑、发明打梅花眼爆破、安装75t天车并加高天车变为两用栈桥等三大工程改造后,使爆破坑的生产能力较前有了数十倍的翻番。由此,李双良出任了爆破工段首任工段长。但是,在这走出都市的荒山沟里,从事危险的爆破作业,能留住人安心工作吗?李双良自有其“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高招。他在短短的几年,带领爆破职工建起了职工宿舍、家属大院、标准化澡堂、实惠型食堂、苗圃、花窖......并在开垦出的荒地上种植粮菜瓜果。这些新鲜时令的农作物,除满足职工食堂外,职工们还能分到不少的剩余。一时间,爆破工段成了香饽饽。有的职工主动要来,跟着双良干;有的则是被其他工段“礼送”出的刺头、刁民。双良还就喜欢接收这些刺头、刁民,他们在双良身边不同程度地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其中有位职工,从小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爱,养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放荡不羁的野性。被送调来后,双良像对待自己儿子似的,在思想上开导他、在工作上鼓励他、在生活上除关心外还掌管了其工资,杜绝其嗜酒。看着他一天天的转变,双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仅给他积攒了些积蓄,还为他物色和张罗了一位当地的农家姑娘作媳妇。成亲的那天,双良叫上我,为这对新人接亲拍照。十多年后,我调任爆破工段工作,这位昔日的浪子已成为生产骨干。谈到当初,他由衷地说:没有李双良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