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双良精神在太钢——太钢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李双良精神活动综述
1983年,年近花甲的李双良从岗位上退下来后,面对堆积了近半个世纪的渣山,主动请缨,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搬掉了沉睡半个多世纪的渣山,原来污染严重的渣山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也正是因为他的治渣先进事迹,许多人开始知道和熟悉李双良,并亲切地把他称为“当代愚公”,而由他的事迹提炼生成的李双良精神是太钢人胸怀大志、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太钢创业奋斗历史的缩影和写照,更是引领太钢阔步迈向新征程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太钢大力弘扬新时代李双良精神,持续推动新时代李双良精神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践行,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太钢渣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堆积,已形成一座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体积约1000万立方米的大渣山,不仅威胁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太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过10年努力,李双良带领渣场职工不仅搬掉了这座渣山,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排渣难题,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开创了冶金行业治理渣山的先河,成为全国冶金战线治理钢渣、环境保护的一面旗帜。1988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李双良“全球500佳”金质奖章。由此,李双良的感人事迹蜚声海内外,带动了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理念在国内外的开花结果。
进入新世纪,太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住推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淘汰了所有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坚持自主创新、系统集成,建成了工艺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和生产装备大型、高效、节能、环保。与此同时,太钢率先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世界先进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艺技术,形成了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向集约绿色发展的转变,主要节能环保指标国内领先。太钢渣场也经过多轮技术改造,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钢渣处理技术和碳素钢渣、不锈钢渣专业化生产线,走在了全国钢渣综合处理的前列。
“十三五”期间,适应国家提出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要求,太钢在出台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基础上,新出台《太钢卓越环保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三不一合格”(看不见污染、听不见噪音、闻不见异味,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合格)的现代化美丽工厂新目标,加快推动环境保护由优秀向卓越迈进,引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太钢坚持治理与管理并重的方针,一方面,快速推进以烧结机头烟气超低排放改造为代表的有组织排放深度治理项目、以二次料场封闭为代表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项目、以铁前物流优化为代表的清洁物流项目建设,同时,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引导全员立足岗位,规范操作,为节能减排出力。2020年,太钢通过评估监测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全流程超低排放A级绩效钢铁企业。
在努力建设都市型钢厂的道路上,太钢不仅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同时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加速企业“绿色”向市区和社会的延伸,为城市创造新的更大价值。对此,太钢加快由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向社会的大循环转变,从高效处理和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工业中水等废弃物,到为城市提供冬季供暖热源和清洁燃气,着力开发“城市矿产”,加快消纳处理城市工业废弃物,再到绿化美化城市,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功能互补、和谐共融。
建设双良式职工队伍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需要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在太钢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也不乏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影响、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太钢人顽强拼搏、不懈进取。这当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是李双良同志和李双良精神。数十年来,李双良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始终是激励和感召太钢全体职工的一面旗帜,始终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为广泛宣传李双良事迹,弘扬和传承李双良精神,历届太钢党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0年1月22日,江泽民同志到太钢考察并题词“学习李双良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把太钢办成第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之后,学习李双良活动掀起高潮。太钢持续开展“学双良、做主人,比贡献、创一流”“学双良百佳、做双良传人”等主题活动,一代代双良式职工茁壮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太钢的改革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太钢进一步深入挖掘李双良的先进事迹,丰富李双良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提出,要在继续弘扬和传承李双良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大力弘扬和传承李双良同志的六种精神,即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与时俱进、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团队协作精神,直面困难、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勇于担当精神,克己奉公、不求索取、不图回报的甘于奉献精神,活到老、工作到老、奋斗到老的忘我拼搏精神。新时代的李双良精神成为推动太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职工中,培养、发现、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是打造双良式职工队伍的关键。太钢建立了一整套从指导、调研、跟踪到关注、支持和服务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对思想进步、上进心强、有责任心、工作努力的干部职工进行重点培养,巩固“老”先进,挖掘新典型。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以李国平为代表的科研人才、以牛国栋为代表的操作能手和以王其峰为代表的党员模范,影响和带动了职工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形成了全员创新创效、提高能力素养的热潮。
这些年来,太钢团委在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功能,开展了“学双良事迹,做双良传人,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双良传人”培育选树,坚持每年择优命名100名“双良传人”,激励更多团员青年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投身太钢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战场。
2020年11月27日,修缮一新的李双良纪念馆重新开放,展览内容更丰富,配套设施更完善。这里也成为太钢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厂爱岗教育的第一课堂,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磨炼意志的第一熔炉,成为向世人展现太钢艰苦创业、奋斗精神的第一窗口。
如今,融入中国宝武的太钢,走上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发展目标催人奋进。如期实现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太钢将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李双良精神,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干部职工,打造一支理想远大、道德高尚、爱岗敬业、素质优良、作风顽强的双良式职工队伍,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人为本”落在实处
李双良同志的座右铭是毛主席的两句话:一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另一句“团结就是力量”。他讲,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李双良就是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子?李双良在讲自己的文章《李双良谈李双良精神》中也说道,“李双良精神不是我个人的功劳”,“之所以有李双良精神的产生,一是有党的正确领导,二是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三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可见,李双良治渣成功的根本所在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的力量办大事。近年来,太钢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大力弘扬李双良精神,努力做到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使“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矛盾,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在制度上保证职工群众了解和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这是太钢践行李双良精神,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让职工劳动得更有尊严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太钢紧紧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完善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扎实组织民主评议各级领导干部活动,依法实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积极开展平等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将重大问题交给职工群众来讨论,让职工群众建言献策、参与企业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建设太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太钢还建立了领导干部民主接待日、在线倾听网站、职工代表巡视等机制,创新了民主管理形式,进一步拓宽了民主管理的渠道,实现了维护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双维护”目标。
太钢将有效缓解职工心理压力作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从2012年起,正式启动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同步创建了覆盖公司、厂部、作业区、班组在内的四级联动EAP“心灵俱乐部”,定期推送员工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灵故事,开办健康大讲堂,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目前,太钢集团已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职工“心理医生”服务团队,建立起了20余个覆盖主线单位的“职工关爱小屋”,成为抚慰职工心灵的重要平台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2020年,太钢进一步扩大健康关注范围,拓展到“大安全”领域,实施了全员行为关注,每个职工包括承包方人员每天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作业行为、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都列入关注范围,通过班组、作业区、厂级层层关注,从源头上遏制疾病和事故的苗头,保证职工身心健康。
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群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太钢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覆盖全体困难职工的帮扶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生活困难职工生活档案、完善帮扶工作网络,实施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专项救助、职工突发意外事故救助“五大帮扶工程”,为困难职工搭建了表达诉求和帮扶救助的绿色通道,使帮扶工作真正做到帮在实处、扶在难处。
新时代李双良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太钢人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力量,凸显了创业维艰的勇气;是一种标志,彰显了无畏困难的气概。太钢人以李双良为标杆,大力弘扬新时代李双良精神,努力争做双良式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在把太钢建设成为中国宝武开疆拓土的示范企业和全球不锈钢业引领者的征程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