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公开| ENGLISH  
  • 天行TIANXING(中国)
  • 走进太钢
    公司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招聘引进 绿色发展 钢城风貌
  • 天行官方
    公司要闻 视频新闻 媒体看太钢 行业资讯 公司影片 太钢日报 文化书屋 微视频展播
  • 业务板块
    钢铁主业 资源开发 产品深加工 工程技术 新材料 资本运营 国际贸易 酒店管理 医疗卫生
  • 产品与服务
    钢铁产品 新品开发 营销网络 合作伙伴 认证证书 用户服务
  •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公司章程 财务信息 投资者服务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 社会责任(ESG)
    管理体系 责任动态 社会责任(ESG)报告
  • 专题专栏
    公众开放日 企业信息公开
  • 公告信息
    公告信息 铁矿销售
媒体看太钢
  • 公司要闻
  • 视频新闻
  • 媒体看太钢
  • 行业资讯
  • 公司影片
  •   公司形象片
  •   专题宣传片
  • 太钢日报
  • 文化书屋
  • 微视频展播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人民日报:让工业资源高效循环(经济新方位)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韩鑫   时间: 2022-08-04

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也是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内容。

工信部等8部门今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行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提出到2025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

近年来,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如何?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及专家。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步入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太原生产基地,成吨原料入高炉,滚滚铁水炼成钢,却几乎不见废料。钢企本是工业固废生产大户,如何实现“固废不出厂”?

走近细看,答案浮现:炼铁环节,从高炉流出的铁水经过篦渣器过滤,高炉渣直接导入水淬装置,先冷却粒化,再加工研磨生产出可替代水泥的矿渣超细粉;进入炼钢工序,产生的钢渣被运送到热焖处理车间,经过热焖、磁选,回收其中的金属料,尾渣用于生产钢渣超细粉、路基材料等。

“钢渣和高炉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固废,太钢每年产生约500万吨。”太钢集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谢海运介绍,通过开展综合利用,成功“变废为宝”。“进入超细粉热销季,超细粉的利润率甚至高于部分钢材产品,综合利用真正变成了钢厂的新增长点。”

“我国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堆存量多,综合利用难度大。”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如此,总体看近年来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钢渣超音速蒸汽粉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废旧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综合利用产品日益丰富。以尾矿、废石等为原料生产的砂石骨料、微晶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再生金属、再生塑料制品等综合利用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据行业估算,2020年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为20亿吨。

“工业固废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其综合利用意义重大。”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解释,一方面,磷石膏、钢渣、尾矿等堆存量大,存在较大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通过综合利用消化存量,不仅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废可以替代天然矿产资源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有效减少天然矿石开采、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部分品类综合利用率偏低,产品市场销路难以拓展

尽管我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从技术端看,部分品类因技术受限导致综合利用率偏低、利用方式产生的附加值较低。

例如,磷化工企业排放的磷石膏,如未经在线净化除杂,其成分就较为复杂,制成的石膏品质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再如,采矿业产生的尾矿,其综合利用大多还停留在尾矿有价元素提取,但该过程极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大多只针对某单一元素进行提取,其他有价元素仍留存在尾矿中。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是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将瞄准薄弱环节和产业堵点,探索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规模化利用技术装备开发力度,加快规模化高效利用。

从应用端看,一些工业固废利用产品面临销路难题,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

李边卓介绍,目前综合利用途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替代天然矿产资源生产各类建筑材料,二是用于筑路、矿坑回填等,三是用于提取铁、铜、铅、锌等各类有价元素。

“用得了,更要卖得好,才可持续。”谢海运说,从钢铁冶炼来看,存在两方面应用难题:一是金属等有价元素尽可能返生产利用,还存在技术制约因素,需要统筹考虑既有工序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二是产品市场销路单靠企业自身拓展难度大,提高其在建材等行业的应用范围,还需要配套政策引导予以支持。

瞄准复杂成分持续挖潜,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效率,应从何处发力?

瞄准复杂成分持续挖潜。《实施方案》提出,将针对部分固废成分复杂、有害物质含量多、性质不稳定等问题,分类施策,稳步提高综合利用能力。

 “目前磷石膏、钢渣、赤泥、尾矿等利用率仍较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存在较大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李边卓说,下一步对于钢铁冶炼中产生的钢渣要分级分质利用,扩大钢渣在低碳水泥等绿色建材和路基材料中的应用;对于赤泥,则要攻克赤泥改性分质利用、低成本脱碱等关键技术,推进赤泥在陶粒、新型胶凝材料、装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产和选铁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加大力量突破关键技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模式,不少行业探索出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的新技术。宝武环科协助宝武集团钢铁生产基地通过源头减量、工艺改进等途径,使固废不出厂率从77.8%提升至近100%。国网桐乡供电公司与景顺环保能源公司携手投产“污泥+工业固废”发电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污泥的处置难题,每年还可减排超1.5万吨二氧化碳、50多吨二氧化硫。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实施方案》提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用地支持。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给予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多元化信贷支持。

推动工业固废高附加值利用,往往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投入,且资金回报周期较长,这就容易导致综合利用的内源动力不足。业内人士表示,期待各项配套支持举措尽快落地见效,助力产业发展迈向快车道。

“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李边卓说,综合利用率新目标的实现,将有力助推我国在打造绿色工业体系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太钢邮箱| 太钢网站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4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3605号  网站管理员      晋公网安备 14019402000001号   

买球(中国)官方网站 | 胜游体育·(SY SPORTS)官方网站 | 世界杯在线平台 | 时博足球 | 玩球体育·|(官方)在线官网 | AB平台 | 拼搏官方网站 | 沙巴足球虚拟联赛 | 9游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