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日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可“手撕”的不锈钢精密箔材、笔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宇航级碳纤维等众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应用于秦山核电站、三峡大坝、高铁、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大批产品替代进口……作为传统钢企的太钢,顺应时代潮流,如今正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上激情奔跑。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太钢明确提出“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始终,厚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细文化,着力创新,沉下心来创新,矢志不移创新,以强烈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加速弥补中国制造的短板,在创新上发挥主力军和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2018年底,太钢不锈钢、不锈钢复合板、高牌号冷轧硅钢、电磁纯铁等8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太钢不锈拥有8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其中100余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者领先水平。太钢集团董事长高祥明表示,太钢坚持创新定力,始终保持不小于年销售额3%的研发费用,坚持打造国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精品,不断扩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占比,铸就了独特竞争优势,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过得硬、叫得响的精品。在行业去产能背景下,去年太钢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创新为太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注入了新活力。
太钢持续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目前,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达到30多个,实现了主线单位的全覆盖,形成了一支以技术领军人物为龙头,技术骨干、一线技术职工参与共同攻关的职工创新团队。太钢创建“首席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制度,实行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应用的“一贯制”“一站式”攻关体系。太钢连续6年获评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2月28日,太钢召开 2019年科技质量工作会议,表彰科技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围绕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进一步提高科技质量工作水平,高祥明着重就“追求、技术、速度、规则、协同”进行了阐述,提出明确要求。
太钢科技质量战线将率先带动公司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端正奋斗目标,真正以客户满意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赢得各方尊重,在赢得尊重中体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下工夫通过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创新,有效配置各种资源,推动装备、工艺和操作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合力,相得益彰,真正把各方面和全员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全员树立起认真、执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文化真正落地见效,为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多管齐下,特别是从严管理和考核,让遵守规矩、遵章守纪成为全员的习惯。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高祥明表示,“只要拧成一股绳,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一定能在发展中占领先机,摘取钢铁工业‘皇冠’上的一颗颗明珠,在全球叫响太钢制造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