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山西卫视:山西创新再获新成果 太钢造出27个足球场大小的“钢盔”
来源: 山西台 作者: 陈霞 吕胜春 李昀卓 王翾 聂泽川 驻站记者 田晓钢 时间: 2017-10-25
主持人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基地,太钢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在新材料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像海星模样的建筑,是正在建设的青岛新机场,它的五个指廊就像海星的爪子一样紧紧抓在地面上。随着镜头往下飞,工人师傅们正在搭好的钢架上铺设屋顶,我们看到,海星的两只手已经带上了银色的“手套”,而这些银色的板材,您知道吗?它是一种能实现百年不锈的高性能不锈钢板。
山西台记者 李昀卓:我们现在看到这每一块钢,它都是由太钢所提供的,您可别小看这些钢材,由于这里空气中的含盐量高,湿度大,所以要做到百年不锈,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还要经受得住12级大风、百分之百的防水以及防止光污染等多项严苛的考验。未来机场建成后,整个机场22万平方米的表面将全部采用这种钢材,如此大的面积,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第一次。
22万平方米有多大呢?这相当于27个足球场的面积。现在,工人师傅们就在为这只“海星”编织着这套超级不锈钢盔甲。一块块钢板被切成40米长、40多公分宽的条状,然后铺在屋顶上,这样钢板间必然会出现一条条长达40米的缝隙,板材好不好,决定着能不能接得滴水不漏。
青岛新机场屋面板材焊工 张彬:这一片都是我焊的,一遍就焊出来了,焊出来外观也漂亮,非常好。
就在采访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在现场记者看到,已经铺好的屋顶完全做到了滴水不漏。
青岛新机场航站区工程部金属屋面项目经理 王正涛:在没铺金属屋面之前,我们在A指廊画了30个疑似的漏水点,今天正好下雨,我们过来看了一下,现在我们圈里面是干燥的,说明我们这个金属屋面还是不错的,防水效果非常好。
经受住了雨水的考验还只是第一步,由于青岛地处黄海之滨,有时会受到台风侵袭。这里是在广东进行的一场风阶实验,为了您能看得更清楚,我们把速度加快了20倍,可以看到,画面中的钢板只是轻微的起伏,而此刻测试间的风速已经达到了12级以上。一块不锈钢板要同时满足抗风阶、防腐蚀、防漏水等多重性能,早在2012年,太钢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空白,便开始投入研发。
天行官方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邹勇:(不锈钢)成分设计就和咱们炒菜一样,咱们炒菜添加一些佐料,使菜的味道更可口,不锈钢成分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添加微量元素,使不锈钢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年间,邹勇带领这个团队生产出上千个样品,通过10多个项目的上千次测试,太钢造出了这个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盔。除了百年不锈,还诞生了中国第一条不反光的连续不锈钢生产线。
太原钢铁集团总工程师 李建民:前段时间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要求我们发扬工匠精神,在创新上再加把劲儿,我们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做好我们太钢的创新工作,开发更多的产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五年来,在这个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滞。2013年,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钢筋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工程,特种不锈钢材料,批量供应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2014年,高钢级管线,使用在了我国西气东输的管线上。2015年,核级不锈钢应用于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关键部件。2016年,太钢研发的笔尖钢,结束了中国制笔行业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2017年,高铁动车组轮轴钢即将应用在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优碳钢、高强度合金结构以及电磁纯铁三类新产品助力“天舟一号”成功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