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质量报:太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激励机制
“说实话,这10万元奖励我还没有想好怎样用。”太钢不锈冷轧厂技术科科长梁敏诤对记者说。他因科技创新业绩突出,被评为2016年度太钢优秀科技工作者,近日获得了10万元奖励。
“公司的奖励,对我们科技人员来说是肯定,是鼓励。”梁敏诤感慨道。
太钢集团咬定创新不放松,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机制改革,不断创新激励机制,今年的激励机制在往年的基础上更是进行了深度变革,更加注重与创新贡献相匹配的激励政策,实现了重点激励、精准激励、动态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竞相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此次科技质量获奖名单中,袁家村铁矿提升选矿金属回收率技术攻关团队等5个团队获得20万元级的重奖;在研发笔尖钢和国内外重大桥梁不锈钢特种材料上作出突出贡献的研发员王辉绵等4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10万元的重奖;高性能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关键技术开发、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开发应用、产销及智能制造一体化系统研发等49个项目,分别获得最高15万元的重奖。同时,一批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上实现新突破的单位和个人也受到表彰奖励。
近年来,太钢始终把人才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忠诚敬业、能力超强、积极进取的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了一大批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难题的快速突破。去年以来,太钢率先研发成功时速350公里高铁用轮轴材料,推动了高铁的完全自主化;自主研发出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用不锈钢,替代进口,助推核电走向世界;研发生产出超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系列特种异形材料,参与人造太阳(ITER)计划,产品实现批量供应;国内首家研发成功用于汽车排气净化装置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应用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国内独家开发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制造的高性能专用硅钢,应用于国内多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开发成功的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筋,应用于港珠澳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等,助力“一带一路”……
下一步,太钢将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高端装备走出去的机遇,大力推进高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研发独有的、领先的产品,创造需求,创造市场,跨越“红海”,迈向“蓝海”。(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