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中国冶金报:“创新达人” 马骏鹏
来源: 中国冶金报 作者: 黄传宝 宋维东 时间: 2016-06-22
中等身材,戴着半框眼镜,给人一种含蓄、踏实而沉稳的感受,这是《中国冶金报》记者见到马骏鹏时的第一印象。
看似平凡的他,却身负重任,指挥着承担太钢70%以上不锈钢冶炼任务的优秀团队———炼钢二厂冶炼三作业区。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业绩优秀,今年5月初,他被评为太钢公司特级劳动模范。
近年来,不锈钢行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一方面,不锈钢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客户对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质量和成本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如何实现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成为马骏鹏和该作业区面临的严峻考验。
市场倒逼下的炼钢二厂,号召全厂向习惯思维和传统生产模式发起挑战,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变革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马骏鹏深知,他所在的作业区责无旁贷,他心里也很明白:这注定是一场恶仗。
说起创新和变革,马骏鹏向记者坦言:“当时的阻力还是相当大。大伙都认为,多少年来,我们干得已经得心应手,冶炼难度低,操作又顺手,为什么要改?”由此,他意识到,要变革、要创新,首先要从思维和观念上进行转变。“按照现有的习惯生产,当然顺手,但没有竞争力!在冶炼这个环节上掉队,就意味着我们的不锈钢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他给大家做起了思想工作。
知易行难。对于冶炼三作业区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创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反复琢磨,马骏鹏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大胆想、严谨干,科学管控,用流程和制度把风险控制到最低。
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方面,马骏鹏和他的团队系统整理了近些年来的冶炼数据和生产运行参数;同时,积极跟踪分析国内外不锈钢冶炼最新工艺技术。他们在反复比对中,寻找优劣势、长短板,以找到创新的突破口。那段时间,对马骏鹏来说是最难熬,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每次遇到困难时,我就自己给自己打气,不断提醒自己肯定行。厂技术人员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还有一线操作人员的积极配合,这些都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马骏鹏说。显然,在创新中突破已经成为了全厂上下的共识。
马骏鹏不仅在技术攻关上是能手,带队伍也有一套。他经常给大家讲,危机中蕴藏着机会,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关键是大伙儿要一条心,一起行动。
为了激发大家创新的热情,马骏鹏经常组织大伙算品种质量和成本账,让每个人都看到工艺技术变革前后的显著对比,手把手地教大家新工艺操作要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马骏鹏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工艺技术革新方案,实现了不锈钢冶炼生产工艺技术的一个个突破,使消耗大幅度下降,生产效率、质量水平稳定提高。
“创新必须有团队协作,‘独行侠’很难成功。任何创新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领导的鼓励和包容,没有大家的配合,就没有今天的创新成果。”说起创新的经历,马骏鹏深有感触地说,“当今,不锈钢生产工艺技术日新月异,必须紧紧盯住,力争走在前面。”
阳光总在风雨后,严酷的市场竞争或许是改变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最好时机。但对于同事们心中的“创新达人”马骏鹏来说,创新无止境,创新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