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冶金报: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钢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吕涛
工匠精神就是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在我们的身边,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内涵。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二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吕涛就是其中的一位。吕涛身上有许多荣誉:转炉炼钢工全国技术比武第一名、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市劳模、全国青年岗位技术创新能手、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他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吕涛一直扎根炼钢生产一线,勤学苦练,勇于突破,在绿色炼钢和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作为太钢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以郭晓兵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提出高碳脱磷操作法、全铁水冶炼不锈钢操作法和LF炉快速变渣法,使不锈钢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每年降低成本800余万元。通过实践总结,他提出了提高氧气流量操作法,稳定了转炉干法除尘系统设备的运行,使除尘系统故障率达到低于0.04%的国内先进水平,转炉煤气回收达到115立方米/吨,转炉负能炼钢实现-21千克标煤/吨,全年煤气回收实现0.92吉焦/吨,为太原市北城区的集中供热做出了贡献。
为降低原料成本,吕涛与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共同分析研究,大胆提出了精炼渣循环再利用操作法。综合分析铁水、废钢、石灰等主要原材料条件,他们大胆优化原有的炉料结构,大力开展转炉技术攻关,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转炉生产的难题。与此同时,钢铁料消耗指标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每年降低成本2000多万元。
“干中学,学中干”是他不断进步的源泉。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吕涛立足岗位搞创新,摸索出一套冶炼高难度低磷钢的方法。经过数年的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他还熟练掌握了高效转炉吹炼技术,并先后生产出西气东输X80管线钢、奥运会场馆用钢、铁道用车轴钢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钢。此外,他还掌握了轿车外壳冷轧深冲钢、船板钢等具有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转炉冶炼技术,为开拓市场、提升太钢产品国际竞争力做出了贡献。为加快品质增效步伐,他积极参与多个科技进步项目。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升了工艺装备档次,还为太钢品种效益最大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吕涛所带领的团队冶炼出的车轴钢、管线钢、不锈钢等几十个品种都是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2年以来,吕涛先后参与了南区不锈钢转炉、北区碳钢转炉、LF炉和RH炉等主体设备热试车,并一次性成功。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炼钢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中有几项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转炉因消耗指标好获得了全国冠军炉称号,为太钢转炉在全国钢铁行业节能降耗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做出了贡献。2013年,吕涛提出的转炉副枪插接件回收再利用操作法,获太钢降本创新竞赛一等奖。
多年来,吕涛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太钢和二钢厂的4项基本工作“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安全评价”和“0123”的管理模式,以危险辨识、危险预知训练活动、隐患排查、标准化作业、安全值日制度、安全培训教育等活动为主要载体,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达到现场本质化的安全要求。他多年来共排查隐患300多项,改善提案共提报176条,实施改善150条,组织4个工序进行了24个项目的应急预案演练384次,使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成为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
此外,吕涛还努力践行JIT生产模式(即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和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缩短了冶炼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他通过优化生产组织,保证了生产稳定运行,全年降低生产成本150多万元。
吕涛是工友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2005年以来,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炼钢经验编写成小册子发给徒弟,首创“1+1+1”师带徒模式。他先后带出了太钢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状元3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7名、高级工21名,在炼钢岗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团队。他带领的团队先后荣获太原市李斌式模范班组、太原市工人先锋号,以及太钢质量先进班组和安全先进生产班组等多项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