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太钢专注质量打造行业品牌纪实
11月4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太钢获全国质量奖,这是太钢自2006年获得该奖项以来再次获此殊荣。据了解,太钢是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冶金行业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质量奖的唯一企业。
“严峻的钢铁行业形势给钢铁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产品质量绝对不能下滑”。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如此表述。
在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结束后,太钢按照惯例,继续实施为期一个季度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
日前,走进太钢,感受全员重视质量、关注质量、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
正负激励同步化,一把尺子严守质量关
11月6日一大早,在炼铁厂3#高炉值班室里,当班职工正用自编的“专家系统”软件,密切关注高炉数据变化和运转情况,分分秒秒确保高炉正常运转。
“前段时间,由于限产,铁水出现硅含量偏高的现象,导致高炉炉况不稳。我们及时采取‘两个团队,一个奖惩政策’的具体措施,这几天整体炉况一天比一天好。”炼铁厂徐纪山主管欣喜地说。
“两个团队,一个奖惩政策”引起记者的关注。他介绍,两个团队是质量攻关和设备维护团队。一个奖惩政策就是用质量的标准精准评判、实施奖罚。
正激励牵着跑,负激励推着行。在此政策的激励下,影响铁水质量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连续3天,硅稳定率达到了100%。
在不锈冷轧厂2#热线,机组经理范建勇正指导开卷工操作。他介绍:通过摸索,我们按照钢种区分工艺,制定出每个岗位的工艺操作要点。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近期工艺事项,大家一看就心中有数。另外,我们还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建立档案,量体裁衣。这些措施就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给职工定出了质量标准。如今,产品质量好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无论是正负激励同步化,还是一把尺子严守质量关,可以看出,各生产单位都在为提升产品质量绞尽脑汁、各尽其责。
主动出击、直面问题,聆听质量服务带来的品质
11月9日,在能源动力总厂见到该厂技研部部长韩兴国,说到质量问题,他说:“尽管能源动力总厂没有成材产品,但我们也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测出精准的数据为保供质量做支撑,就是我们对质量的要求。”
韩兴国讲了这样一件事:硅磷表提供的数据是影响锅炉蒸汽品质的重要参数。以前30万机组的硅磷表发生故障后,要请制造商维修,不仅耗费大,问题还得不到及时处理。现在,我们通过自主维修,这一难题得到了快速解决。
水处理作业区技术员赵艳芳补充道:“其实,质量问题往往存在于我们忽略的地方,就拿水质控制来说,在一次监测过程中,发现除盐水电导偏高,由于忽略了水质指标波动因素,几个人费尽周折,才发现是水源问题。如果当时按精细化要求,及时注意水质指标波动问题,就不用这么费周折了。”
遇到质量问题“拦路虎”,主动想办法,克难题,同时注意细节,打破“想当然”思维,一切从精细化做起,已然成为能源动力总厂职工一个良好的习惯。
与能源动力总厂不同,不锈硅钢厂生产的是成材产品,他们的产品质量“看得见,摸得着”,直接面对市场的检验。
“产品质量是决胜市场的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包装质量我们都非常重视,并按照客户要求不断改进,直到用户满意为止”。该厂技术科科长杨凤毛表示。
该厂实施了“三道防线”法,即:标签上设立强化工人确认、技术人员核实、装车确认。同时在装车方式、包装加固方面做了改进,避免了产品表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问题。
质量提升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改进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对于太钢的质量改进值得借鉴。
问询质量主体,质量提升的空间究竟在哪里
“如今太钢的质量管理更加务实,贴近实际。”这是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炼钢二厂技术科科长谭俊告诉说,就拿今年“质量月”活动来说,公司更加注重各二级单位的主体作用。我们结合自身特点,针对性的制订了“质量月”活动方案,使广大职工都积极参与到了“质量月”活动中,形成了“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找准质量短板,针对性的实施了质量攻关、质量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培训等措施,“质量月”期间,不锈钢、碳钢产品实物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如果说质量月是一个提振质量的“强心剂”,那么太钢质量改进的“功力”更体现在平时。
11月9日,在不锈线材厂技术质量科,看到科长闫士彩正在对10月质量改进项目进行汇总,该厂10月份质量改进计划有5项,4项已高质量完成,另外1项接近尾声。这张计划表内容详细而实在,检查人、时间、区域、问题描述、措施、责任人等等清晰在列。
太钢将品质建设贯穿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把质量工作踏踏实实做在平时,也许正是太钢决战市场的秘密武器。
今年,太钢推荐的铁素体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钢板的待岗、焊接气瓶用钢板、不锈钢盘条等四个产品通过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评审。
据了解,太钢同美、德、法、英、日、韩、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2006年,太钢首次荣获“全国质量奖”,2009年,成功通过“全国质量奖”三年确认。今年,太钢再次确定了“争创全国质量奖”目标,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自评诊断、改进创新工作,卓越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
斧头使尽力气,未能把锁头砸开,而钥匙却轻松地开了锁,因为它懂得锁的“心”。太钢专注产品质量,用“心”打开了质量“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