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卫视:七条煤基创新链铺就“煤科老大”升级路
主持人导语:从对资源的依赖到对创新要素的依赖,这种发展动力的转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对山西而言,科技创新就要放大优势、错位竞争,集中力量在煤炭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今年初,山西在全国率先部署了15条产业创新链,其中围绕煤基低碳产业的创新链就多达7条。今天的“转型跨越、奋力前行”专栏播出:七条煤基创新链铺就“煤科老大”升级路。
记者:这里是太钢集团钢管公司的洗压生产车间,现在这里正在生产的就是这样一个超超临界的不锈钢管材。看起来这个管材和其它的管材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这项技术的产生不仅仅填补了我国技术的空白,同时也正在打破我国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超超临界是指火力发电机组达到最高参数的状态,由于水蒸气的600度高温与高压,这对锅炉管材的要求也极高。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 方旭东:最关键的指标是它的高温持久强度,我们的材料能够使用在620度、29兆帕连续工作10万个小时以上,保证材料不失效、不被破坏,与(世界)最先进的日本企业生产的同类材料相比,我们的使用温度比它高15度,压力比它还要高4兆帕。
超超临界发电燃烧效率高、污染排放少,是当前煤电产业最先进高效的发展方向。生产材料选用的超超临界不锈钢管材,正是我省煤电产业创新链的一个环节,太钢集团经过不断创新研究,终于成功生产出了这种特种钢。
山西省科技厅 郭九龄: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以后,不仅为我国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我省的材料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种钢材在国内每年有600亿元的市场需求,目前全部依赖从美国和日本进口。太钢试制成功后,进口价格立刻下降了60%。目前,晋北煤电基地在建的发电机组已经使用了太钢的新产品。在这条创新链的另一个环节上,我省科技人员还在对另一项关键性项目低热值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攻关。山西有11亿吨低热值煤,国家批准山西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就必须突破这个装备瓶颈,这种锅炉不仅燃烧率提高5%,而且每度电能降低煤耗16克。一台300兆瓦锅炉售价可达1.5亿元,年节约煤炭近万吨,经济和环保效益都很大。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45%来自燃煤电厂,山西选择突破的这两个方向都是煤电产业创新链的关键两环,这个创新链条上同时还有9个方向针对的都是我省煤电产业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需求。
山西省科技厅 郭九龄:在三五年内,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使我省煤电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我省煤电产业的清洁化生产。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今年山西通过理念、管理、制度创新,编制出台7条煤基产业创新链,分别涉及到煤层气、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机装备、新材料和富碳农业产业,精选出了322个优选项目,覆盖了我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主要产业。山西投入百亿元建设的山西科技创新城将在两到三年后承担起高水平研发平台这一重要支撑,使其成为山西科技特区、人才特区、中国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世界煤基科技成果和项目重要集聚中心,对高碳能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