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公开| ENGLISH  
  • 天行TIANXING(中国)
  • 走进太钢
    公司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招聘引进 绿色发展 钢城风貌
  • 天行官方
    公司要闻 视频新闻 媒体看太钢 行业资讯 公司影片 太钢日报 文化书屋 微视频展播
  • 业务板块
    钢铁主业 资源开发 产品深加工 工程技术 新材料 资本运营 国际贸易 酒店管理 医疗卫生
  • 产品与服务
    钢铁产品 新品开发 营销网络 合作伙伴 认证证书 用户服务
  •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公司章程 财务信息 投资者服务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 社会责任(ESG)
    管理体系 责任动态 社会责任(ESG)报告
  • 专题专栏
    公众开放日 企业信息公开
  • 公告信息
    公告信息 铁矿销售
媒体看太钢
  • 公司要闻
  • 视频新闻
  • 媒体看太钢
  • 行业资讯
  • 公司影片
  •   公司形象片
  •   专题宣传片
  • 太钢日报
  • 文化书屋
  • 微视频展播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科学导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起伏人生 盈怀恬静


来源: 科学导报    作者: 耿倩   时间: 2014-07-11


生活打造了不同的经历,经历塑造了生命的稳重。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勾勒未来的轮廓,因为太多的未知无法预料。旅途匆匆,纵横交错的纷杂,酸甜苦辣的交融。时光在岁月的沙漏中不停地溜走,而我们不得不把脚步放稳,给心情做着调整。

我们辜负不起人生!今天走过,就握别了一道路过的风景,得失的重叠让我们懂得了感激和包容;经年走过,已不再为悲喜交集,而盈怀了一份生活的底蕴,在年轮中刻上了精美的图层。

5月11日上午,在迎泽宾馆十层多功能会议厅,正在举行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会员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当选会长。他说:“我虽然年龄大,经历多,但我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没有协会工作经验,让我做会长:一没有钱,二不管钱。出于大家对我的信任,出于对山西的感情,出于对山西培养我的感恩和回报,在我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我愿意再为山西做点事,特别是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多出点力,多尽份责任……”

台下,掌声雷鸣,经久不息。王一德用简短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山西名人》一书中描写的那位“相貌平平,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放大街上眨眼就找不见的老头”形象,顿时高大起来。

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

时光荏苒,王一德已经在钢铁行业打拼了半个多世纪。说起他与钢铁的缘分,还得从58年前的那次高考说起。

王一德193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他从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骨子里充满了“刨根问底”的执著。而知识分子家庭的耳濡目染,形成了他早慧聪颖的天资,也奠定了他追求知识、追求科学的精神底蕴。

1956年,王一德参加高考,当时正值钢铁工业轰轰烈烈发展的时期,对全国影响很大,对他的影响也很大。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大炼钢铁”的口号响彻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在最偏僻的村庄也有人在热情高涨地开炉炼钢。但是没有人想到王一德会迷上钢铁。

那个时候,王一德的父亲是浙江大学的教师,很多人都认为他会选择浙大,但是又因为他成绩优秀,老师给他定下个目标是清华大学。就在大家还揣测王一德更倾向于这两所学校的哪一所时,王一德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出乎预料的抉择——他报考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周围很多人笑我幼稚,说我放着名校清华和如天堂一般的杭州浙大不选,却选了这么一所学校。”王一德回忆说,“我参加高考时,正值鞍钢‘三大工程’建设,钢铁工业对全国的建设影响很大、贡献也很大,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我就坚定地将钢铁学院定为第一志愿,我就是要投身钢铁事业。”

这是王一德人生中的一次决定性选择,从此他便与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秋,王一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金属压力加工,通俗地讲就是轧钢。当时冶金专业教师奇缺,读到大四时,王一德被学院抽出来当了教师,代五年级的课。五年级已经进入课题阶段,王一德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要教人家,压力很大。记忆中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每晚10时才有空学习,凌晨两三时休息,5时又起床学习。一年多后,王一德做了系主任的助教,开始上300多人的大课。“第一次上讲台特别激动,前面5分钟基本上前言不搭后语,后来渐渐进入状态,效果还不错。两年后学院要求助教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资格,我又复习考研,那时全院只录取9名研究生,每个专业一名,我被录取了。”王一德说。
1968年,王一德到了太钢,而让他选择山西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山西有太钢,太钢有冷轧硅钢。冷轧硅钢是王一德研究生时研究的课题。

为事业历经“起伏生死”

说起自己的事业经历,王一德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我这一生经历多次坎坷,可以说是挫折中成长起来的。”

1970年,王一德在“文革”中住进“牛棚”,种稻田,挖山药蛋,接受“劳动改造”。挑大粪,王一德至今记忆深刻。他说:“第一勺下去,很臭,第二勺下去,还很臭,逐渐就没有感觉了。”当时,王一德想,可能要在农村干一辈子了,但是转念一想,即使如此,也不能把自己的专业荒废掉。于是,他重新拾起课本,开始翻译文献,几年的功夫,他翻译出了百余万字的技术资料。“我每天晚上都要翻译到凌晨2时多,现在想想,真是值得。如今,我的资料就跟图书馆一样,用起来得心应手。”王一德绽放着发自心底的笑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文革”后,王一德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迅速在生产一线崭露头角。1978年,他重回太钢,担任了研究室代副主任,开启了他事业上的新篇章。

1985年、1988年,事业处于蓬勃发展期的王一德再次遭遇“危机”,用他的话说就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特别是后一次被误诊为肝癌晚期,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结果肝被切掉了三分之一。在手术前,他还不忘事业,打开办公室的柜子,告诉同事们:“我的资料都在这儿,你们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重新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积累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前后译编了2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

由于工作中优异的表现,他于1992年开始担任太钢副总工程师,1995年,担任太钢总工程师。多次的挫折和磨难,使他更加坚强。他经常说:“一个人的机遇不是常有的,但充实自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积累储蓄是长期的,靠钻营投机是不长久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荒废自己。”

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他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在办公室和医院病房输液时,还在工作。正是凭着这种不怕困难、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才成就了他突出的业绩。

200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诚恳地说:“当选院士,荣誉首先是太钢的,没有太钢,就没有我的舞台;没有太钢,我也增长不了才干。今天的王一德和昨天的王一德没什么两样,才干并没有增长多少,不同之处是责任更重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了。”

助太钢缔造“世界第一”


上个世纪70年代,而立之年的王一德是一个受工人师傅们喜欢的“技术员“,学历高、有文化、掌握技术快,一般工人进厂几个月后才能上轧机,王一德第二天便上机。从那时起,他的各项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太钢试制国家重点工程用的冷轧纯铁板,年轻的王一德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不但很好地解决了技术难题,而且使太钢这一技术达到当时西欧国家先进水平。但纯铁生产经过轧机退火后,出来的纯铁板板型有点不合格。“再好的方案,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得靠工人、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王一德找到了有病休息在家的老班长,三下五除二,老班长便把难题破解了。“对技术研究人员来说,经常会解决大大小小的技术问题,这是最高兴的事。”王一德说,不过,与解决小技术难题不同,当年这项技术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这是他第一次拿“这么大的奖”,“感觉晕乎乎的,像做梦一样”。王一德多年工作在太钢工程技术一线,主要成果集中在不锈钢、电工钢和轧钢技术方面,这些成果帮助太钢走在中国同行前列,有的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给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太钢虽是普特钢兼有,实际上是要大不大、要特不特,品种多而散,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1998年,不锈钢和不锈钢材产量分别为9.6万吨和8.2万吨。1999年,国家抓产业结构调整,当时整个不锈钢市场缺口达2/3,同时考虑到太钢处于太原上风口位置,上不锈钢项目不但生产工艺环保,而且产品可以100%回收。太钢申请了14亿的国债贷款,开始不锈钢建设。这一重大决策,诞生了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王一德说,“这就是抓住了重点。”经历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放弃了许多休息日,王一德主持完成“高质量不锈钢板材技术开发”国家课题和不锈钢改造,使太钢不锈钢工序成本降低了40%,年效益达10.8亿元人民币。他还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使太钢不锈钢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举进入世界不锈钢十强企业。之后,他还主持建成中国第二个冷轧硅钢厂,自主开发一整套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可与美国、日本同属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的太钢已经是不锈钢领域的“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的背后,浸透着王一德46年来的辛勤汗水。

作为太钢创造奇迹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王一德,先后取得了22项省部二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其中5项获国家奖,10项获省部一等奖,7项获省部二等奖,大部分由他担任第一完成人。特别是在“九五”、“十五”期间完成的太钢50万吨不锈钢系统改造、太钢90万吨冷轧不锈钢改扩建以及150万吨不锈钢新工程冷轧项目,他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命的旅程匹配着不同的磨难,而有一种成功叫做持之以恒。一条河趟过了方知深浅,跨越了方能领悟卓越。王一德,这位用科技引擎驱动太钢“不锈巨舰”的“钢铁战士”,如今虽然光环绕身,却仍辛勤耕耘在中国钢铁生产的第一线,默默实践着年轻时就立下的报国誓言。
 



 




   太钢邮箱| 太钢网站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4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3605号  网站管理员      晋公网安备 14019402000001号   

买球(中国)官方网站 | 胜游体育·(SY SPORTS)官方网站 | 世界杯在线平台 | 时博足球 | 玩球体育·|(官方)在线官网 | AB平台 | 拼搏官方网站 | 沙巴足球虚拟联赛 | 9游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