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市场导报:“破茧”求生——太钢集团市场化改革创新侧记
面对产能过剩,产品趋同,杀价求生的行业危机,太原钢铁集团依托由技术创新向高端转型的市场化改革路线,提出打开“后门”、走向市场等一系列举措,作为走在公司营销改革前列的精密带钢公司,有效实现利润增收,突出重围。
“精锐部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当下,用“惨烈”一词来形容钢铁市场的竞争毫不为过。常规钢种已无多少竞争力,位于产品结构金字塔尖的少数高端特色品种才是搏击市场的利器。太钢较之以前注重产量和体量,大而杂的生产组织理念,在去年精带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后,改变经营思路,不再以泛泛的产品“摊大饼”,突出精品意识,把别人做不了、市场急需、价值大的产品作为“精锐部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真正实现企业价值。
今年年初,太钢集团将目标聚集到价值经营之上。在对产品市场进行细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向差异化、特色化要价值的同时,放长远眼光,开拓市场紧缺和潜在产品。
市场化改革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精密带钢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樊中业说,精密带钢公司的人员结构中,80后、90后占了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职工,与以前的老职工相比更追求自我价值,个性鲜明。简单讲考核,不少年轻职工往往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些年轻人最在乎的是自我认可,更注重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市场化改革让精密带钢公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抛弃了以往“安稳过日子”的惰性,危中寻机,与公司一同创造价值;而绩效导向和“双经理制”的双轮驱动、产品市场价值与职工收入的紧密挂钩,这一系列改革都遵循了市场价值创造的规律,在极大地提高了各方面积极性的同时,市场也会以它的公平和守信给予他们最大的回馈。
逆市上扬,源于产品创新
“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的关键部位,苹果手机0.01毫米不锈钢部件,都应用了太钢产品。太钢双相不锈钢产品独家中标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增加了桥梁设计寿命,推动了我国跨海大桥建设的材料升级。目前,太钢有28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5个品种打破国外垄断,一大批耐高温高压、耐腐蚀、高强韧的“独家产品”运用于国内高端领域。
太钢形成4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拥有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近800项,其中120项国际领先,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太钢每年产生专利、专有技术300多项,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用于科技成果奖励。
由于环保原因,不少传统大型钢企被迫“逃离老城区”。然而,有60多年历史的太钢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城企和谐”,甚至成为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把固、液、气态废弃物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在行业内率先启动PM2.5减量工作。太钢每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000万吨,提供集中供暖热源1400多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太钢还将形成年处理报废汽车1500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