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公开| ENGLISH  
  • 天行TIANXING(中国)
  • 走进太钢
    公司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团队 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招聘引进 绿色发展 钢城风貌
  • 天行官方
    公司要闻 视频新闻 媒体看太钢 行业资讯 公司影片 太钢日报 文化书屋 微视频展播
  • 业务板块
    钢铁主业 资源开发 产品深加工 工程技术 新材料 资本运营 国际贸易 酒店管理 医疗卫生
  • 产品与服务
    钢铁产品 新品开发 营销网络 合作伙伴 认证证书 用户服务
  • 投资者关系
    公司公告 公司章程 财务信息 投资者服务 股票信息 联系我们
  • 社会责任(ESG)
    管理体系 责任动态 社会责任(ESG)报告
  • 专题专栏
    公众开放日 企业信息公开
  • 公告信息
    公告信息 铁矿销售
媒体看太钢
  • 公司要闻
  • 视频新闻
  • 媒体看太钢
  • 行业资讯
  • 公司影片
  •   公司形象片
  •   专题宣传片
  • 太钢日报
  • 文化书屋
  • 微视频展播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国企》:太钢:“绿巨人”稳坐龙城


来源: 《国企》    作者: 苏伟中   时间: 2014-04-15

作为以第一产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城市,龙城太原一直面临环境治理的严峻问题。而始建于1934年的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山西省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太原市的上风向,污染物排放对太原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早在2000年,山西省人大代表就言辞激烈地表示:“如果不能控制和治理污染,太钢就应搬出太原。”这直接反映出企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

企业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污染和高能耗无疑成为巨大的障碍。为了城市环境和企业发展,2002年开始太钢真正下狠心打造“绿色钢铁”,探索出一条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新发展模式之路。2012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考察太钢后,欣然题词:“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这是对太钢“绿色钢铁”战略成效的最佳诠释。

多管齐下绿色发展

“太钢搬迁出太原市,只搬迁不治理,选择‘不污染省城而污染其他区域’的发展途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2002年开始,太钢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明确钢厂与所在城市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钢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促进城市环保改善。

2009年,太钢郑重将“绿色发展”写入公司的战略目标中,从战略层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于此同时,太钢设计“1125”绿色发展模式,即树立一个理念(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确立一个目标(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工厂)、依靠“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五大功能”(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绿色技术输出、绿化美化),将太钢打造为创造价值、富有责任、备受尊重、绿色和谐的都市型钢厂。

打造绿色硬件基础

太钢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推进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为建设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钢铁企业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首先是分步淘汰落后装备。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工艺不合理是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低、污染重的源头。为此,太钢下发《淘汰落后产能行动计划》,决定从2000年开始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利用技术改造的机会,逐步淘汰所有的落后产能和设备。

其次,太钢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分批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带动装备升级。对于急需且国内短期内难以取得技术突破的装备,太钢果断地决定予以进口。同时,太钢决定确定一部分关键工艺装备,进行科研攻关,集成创新。为此,太钢确定SBU(战略经营单元)、命题承包、产学研结合等创新机制,并以制度的方式予以发布,在实际操作中将技术中心、装备部、工程技术公司、能源环保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分成几个攻关小组,开展专项攻关,并扩大到与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近几年来,各攻关小组先后集成创新研制大型焦炉装备、酸洗装备、烟气脱硫脱硝装备等。如针对7.63M焦炉,这一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制造技术的装备,太钢组织焦化厂、工程技术公司、技术中心以及国内其他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展为期三年的集中攻关,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运行维护技术,并成功向国内其他焦化企业输出。比如焦炉煤调湿系统——太钢自主设计、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干燥机制造技术;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制酸工艺技术系统——国内第一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当今最先进的高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饱和蒸汽发电机组——行业首创。目前,命题承包、SBU都成为太钢长效的集成创新机制,每年支出2000万元以上用于对科技人员的奖励。

大力实施循环经济

太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循环经济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气态、液态、固态污染物排放,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建立起以粉煤灰、钢渣及高炉水渣综合利用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再生为主的液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余压余热发电为主的气体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靠科技进步,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及固体废弃物(高炉渣、钢渣、除尘灰、尘泥等)100%进行再生利用,一部分回收作为钢铁生产的二次原料,另一部分形成钢渣制品,用作水泥原料、路基材料、建筑材料等。

围绕液态废弃物的全部综合利用,太钢优化了内部组织机构、调整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以水资源的管理为例,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三级管理架构,优化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为实施液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废酸的综合利用为例,太钢先后建成冷轧废混酸综合利用项目、硅钢厂盐酸再生项目、硫酸钠净化回收项目。其中建成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最成熟、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全的废混酸再生项目。

围绕烟气的污染治理问题,太钢明确由能源环保部进行统筹规划,各生产单位为对标与治理实施责任主体,工程技术公司为技术集成主体。为取得实效,太钢下发文件,明确治理目标和进度,并由能源环保部与责任单位签订责任制。通过这一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烧结烟气的治理是世界性的难题。太钢在吸收各单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活性炭烧结机烟气活性炭脱硫装置,集脱硫、脱硝、脱二噁英、除尘、除重金属五位一体,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200吨、粉尘排放量620吨,脱硫效率≥95%,脱硝效率≥40%,二噁英排放≤0.1ng/Nm3,排尘≤10mg/Nm3,脱除的SO2可再生为H2SO4复用,炭质粉末可应用于高炉、焦炉,实现固废零排放。

生产绿色洁净产品


生产绿色产品是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基本标志,为此,太钢决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减少普通钢材的生产,明确太钢未来高效、节能、长寿型绿色产品要达到80%以上的目标,促进社会绿色发展。

其中关键的是,太钢依靠科技研发,采用SBU机制,强化对重点品种的研发。为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太钢确定生产新产品研发及生产路线图,即对标找差(营销部)—科技研发(技术中心)—中试试验(技术中心与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生产单位)。太钢每年确定十大产品,作为攻关的重点,采用SBU机制进行研发。为此,太钢制定下发了《太钢集团战略经营单位(SBU)管理办法》,成立了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的SBU领导组,负责对重点品种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SBU设立方案进行决策,并对SBU整体工作进行推进。通过SBU机制,太钢每年都研发出一批国内领先的产品,带动了不锈钢行业的升级。如2012年11月,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钢筋通过英国CARES(专业针对钢筋混凝土产品认证的机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按英标生产双相不锈钢钢筋资质的企业。2013年1月,太钢的双相不锈钢钢筋新型材料,在国际知名不锈钢企业参与竞标的情况下,成为唯一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上双相不锈钢钢筋的中标企业。

建立自动环境监测体系

借鉴日本千叶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自动环境监测体系,24小时在线监控环保设施的运行、气态、液态污染物的排放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在太钢厂区内,当发生了污染现象时,一条短信即刻就会传递到该责任单位一把手和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手机上,使其及时了解到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提高污染处理的及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其他污染源的监控:在厂区内布置了噪声自动监控点,对噪声实时监控;对厂区内数百辆悬挂厂内牌照的车辆进行尾气检测,检测合格的发放带有二维码的尾气合格证,通过专业设备扫描二维码,可以方便地看到该持证车辆的各种信息,便于日常管理和检查;建立固体废弃物拉送出厂车辆GPS跟踪系统,对运输车辆规定指定的行车路线,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因废弃物倾倒造成环境污染。太钢将自身的监测系统与太原市环境监测系统联网运行,使环保部门及时监测到太钢的运行情况。

借鉴宝钢的能源管理体系,太钢建成能源管理中心,对各单位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等进行在线动态监控,并根据生产需求情况,高效调控能源生产、供应、输配;运用先进的能耗分析手段加强能源管理,深化能源成本和产品能耗研究,实现能源信息与公司采购、生产、销售、设备信息的集成,指导能源的节约化使用。

为城市提供绿色服务


太钢在加快实现废物零排放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热源、提供煤气,并利用自身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周边地区生活污水,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提供绿色服务。

比如太钢充分利用2×300MW机组和其他发电机组的余热,为太原市城区8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冬季供暖任务,使该区域的燃煤小锅炉全部得以淘汰。

同时太钢将生产过程中回收的部分煤气并入城市管网,每年为太原市提供市民生活用燃气4000万m3,在节日保供、故障保供、峰谷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城市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2009年,在城市燃气难以保证供应时,太钢牺牲生产,保证城市燃气供应。

太钢将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引入厂区,利用自身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每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2000万吨。

更为重要的是,太钢现在拥有了28项世界最新节能环保科技成果和69项节能环保技术。太钢将拥有的先进技术集成,通过工程技术公司对外输出,帮助同类企业改进工艺和流程,提升绿色发展的水平。如烧结烟气的治理、焦化烟气治理技术都成功应用于山西省内其他的企业;太钢工程技术公司还将除尘技术推广到新疆中泰化学(002092,股吧)公司。

太钢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以日本千叶、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德国巴登钢铁厂等与所在城市融为一体的优秀钢厂为标杆,建立绿色发展对标体系,在污染治理技术应用、污染物排放指标、能耗、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学习对标,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

成效显著获好评

通过上述举措,太钢大大改善了厂区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2000年相比,2012年太钢不锈(000825,股吧)钢钢产量增长500%,污染物排放总量却下降90%。不仅如此,2012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54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降低到1.46吨,均达到全国同行业最先进的水平,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降低了成本。

太钢环境质量的改善,大大保证了太原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太钢为城区提供的近1000万平方米的供暖热源,每年可帮助太原市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200吨,烟尘排放300吨,节约燃煤30000吨。太钢每年处理回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近2000万立方米,减少太原市COD排放5000多吨,极大地改善了太原环境。2012年,包括太钢在内的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的天数达到94天。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太钢已与太原市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多次获得“山西省模范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等荣誉。




   太钢邮箱| 太钢网站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4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3605号  网站管理员      晋公网安备 14019402000001号   

买球(中国)官方网站 | 胜游体育·(SY SPORTS)官方网站 | 世界杯在线平台 | 时博足球 | 玩球体育·|(官方)在线官网 | AB平台 | 拼搏官方网站 | 沙巴足球虚拟联赛 | 9游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