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产经新闻报:太钢集团董事长:加快改革创新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的活力之源,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深入推进改革。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晓波围绕加快改革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谈了自己的见解。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混合经济有利于凝聚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自我约束、管理科学的市场经营主体。这几年太钢集团在工业气体、耐火材料、冶金石灰、铁合金、钢材深加工、配送、钢轧综合利用等新型业务板块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现在正在推进市场化的选聘职业经理人工作。
“总理的报告再一次要求我们做好多元化发展工作。同时我们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集团股权的多元化,再一个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改革,深化立项制度改革。今年,我们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倒逼机制,形成内部工序之间的市场价值链,把过去内部的任务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充分挖掘企业活力,过去企业经营范围有困难,压力大,真正企业内部压力传导不进去,现在,我们搞内部市场化改革,得到的效果显著”,李晓波说。
总理报告中讲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特别讲到要用金融的活水浇灌好实力经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享受金融服务,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近一两年来经济的效益下滑,经营范围已比较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李晓波指出,融资难其实像太钢这种大企业相对并不困难,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突出,现在企业融资信用、资产抵押、担保是三个突出的问题。但是作为银行或者金融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前景、产品竞争力、企业的状况、企业家的素质,对一个企业进行银行专业的判断来进行,金融支持主要是看企业的信用,现在过分的担保必然会造成一些中小企业担保难,另外,个别企业的局部风险也会转化为系统风险,贷款难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所以怎样用金融的活水浇灌好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李晓波认为,节能环保应该成为化解产能过剩,强制劣势企业退出的硬性约束标准,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发挥好监管运行,所有的企业在环保问题上都能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本问题上,这个方面,标准要统一,像太钢集团这种大钢铁企业一吨钢铁环保成本在200元左右,而还有许多钢铁企业环保成本在几十元,那么对于不同的环保成本,仍然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环境污染主要源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发展模式。李晓波指出,虽然节能减排难题很多,但关键看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有没有战略眼光,舍不舍得投入,还要看政府的环保决心和措施,特别是政策激励和引导。政府要发挥好监管职能,健全环保法律政策体系,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加大违法成本,建立公平诚信的环保秩序,让所有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企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支撑,太钢集团上下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太钢人应有的贡献。
“在每一个行业都有一批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要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示范带头作用,瞄准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解决好国家在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装备方面的重大难题,快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有大的骨干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发挥骨干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瞄准国家的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解决好国家关键技术,快速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既是企业生存之道,也是企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关于加快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李晓波强调。
近年来,太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营造创新文化[0.25%资金 研报],成功研发出一系列独有领先的、替代进口的战略产品,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和高端装备[-0.17%]制造业。未来,太钢集团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瞄准世界最前沿,勇于探索建立一个好的创新机制,有好的创新文化,才能研发更好的产品。
下一步,太钢集团将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住山西综改试验区、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机遇,努力把太钢建设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