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日报: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公会组织
记得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填写了一份工会入会申请书,从那时起,我就是工会的一分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企业董事长,“工会”这两个字时时刻刻装在我心中,念在我嘴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搏击市场不仅仅是企业间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的较量,更是“人”的竞争。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职工的创造性和潜力,这个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企业工会组织肩上。
在我看来,工会就是架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一座“彩虹桥”,为企业发展不断聚集着“正能量”。
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两年前,工会牵头搞“职工创新工作室”,如今,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吸纳成员120余人,完成创新课题190余项,不仅带动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尖山铁矿有位叫李会星的职工,依托创新工作室,潜心钻研矿山管道、泵的技术应用,完成的课题和创造的先进操作法,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00余万元。如今,太钢有全国机冶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7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0个。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太钢形成了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
工会组织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也一直受到企业行政方的重视。公司通过制度杠杆,撬动职工的积极性,职工围绕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涉及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企业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人人为企业着想的氛围。
这几年,钢铁行业遇到了困难,更加需要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工会为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为困难职工和家庭送去希望,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愿意跟企业共渡难关。金秋助学、帮扶困难,从2005年起,企业行政配合工会累计资助离退休职工子女3万人次,发放金秋助学金4400万余元。
此外,工会开展的各种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劳模人物评选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我们有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李双良,有党的十八大代表、一线工人牛国栋,有技术过硬的杨斌、李舒等一大批优秀职工。他们在工会搭建的各种平台上大展身手,脱颖而出,并起到了“带动一大片”的效应。
工会协调组织的“民主接待日”活动在我们公司已经开展了多年,为职工开辟了一条诉求表达之路。工会还参与调处劳动纠纷,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促进了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回首这些年企业行政与工会的携手共进历程,我由衷地感到,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利益和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可以起到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