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日报:太钢设立“环保公众开放日”:让钢企加速融入都市
“第一个吃螃蟹”,是太钢一贯秉持的理念。这不,我市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仅仅10天,太钢便找到市环保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周边居民“到厂里转转”,并将8月19日设为首个“环保公众开放日”,成为我市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后首个设立“环保公众开放日”的企业。
听说太钢设立了“环保公众开放日”,周边居民拍手叫好。18日上午9时15分,太钢东门便聚集了30多位来自周边小区的居民,并搭乘市环保局租用的客运大巴进入太钢厂区。参观的人数超过了70人。
“哎呀,厂区建得都认不得了。”来自钢东社区的杨春梅是太钢的老职工,2003年退休后便再也没有进入厂区,“以前这里两侧都是小平房,(小平房)都被拆了绿化了。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客运大巴行驶在太钢的林荫道上,杨大妈满是感慨。
客运大巴在一个数十米高的烧结机前停了下来。“这是国内第一套采用活性炭技术,对烧结机烟气进行脱硫净化的技术系统。”太钢讲解员说,“铁矿粉在烧结生产时产生大量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废气,这个设备就是用于吸附这些有害废气的。”“怎么还冒白烟?”“不是烟,是汽。”“怪不得闻不见味呢。那运行成本不低吧?”“一年运行费用在5000万元左右。”“嗯,不赖!”……
炼钢用的高炉,是市民太钢环保之行的第二站。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后,有市民问:“为啥高炉燃烧,会看不见烟呢?”“我们有一套废气收集系统,其中的高炉煤气经过除尘净化装置后,回用于工业生产了。市里煤气气压不足时,我们还回供市区。去年年底已累计回供市区煤气1700余万立方米。对,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了蒸汽,这些蒸汽被收集着用来推动涡轮发电机运转,每年这些发电机发电量不低于4亿千瓦时。”
“我记得这里了,以前这里是一片庄稼地。”在太钢中水深度处理中心,杨春梅有些兴奋地说,“国家现在对环保的要求和标准真是今非昔比,以前哪管废水处理啊,都是直接就外排了。今日的太钢,已经没有了旧时的模样。”当了解到太钢不但不外排污水,而且还要从周边的河道取污水处理成中水回用并购买附近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时,有市民表示“不可思议”。
大多数市民还一头钻进近700米长、温度超过40摄氏度的热连轧车间。出来时,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在冷轧车间,市民见到了造币钢、核电用钢、航天用钢等10余种钢板。“虽然国内钢铁行业并不是很景气,但我们的盈利能力一直稳居全国钢铁企业前5名,就是靠这些高附加值的不锈钢产品。”太钢有关负责人表示。
太钢的发展已经紧紧地融入太原的发展之中。这一点,家住十里铺的安凤莲深有体会:“只要不下雨,每天都要带着小外孙推车围着太钢的围墙走走,小家伙可喜欢太钢东门喷泉广场的喷泉了!作为紧临太钢近20年的老住户,我一直好奇太钢这些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于是报名参加太钢‘环保公众开放日’的活动。”今年81岁的老人赵禛文,是参加这一活动的市民中最年长者,也是太钢的一名老职工。赵禛文的老伴依旧记得丈夫每日回来时灰头土脸的情景,但却忘了给他洗过多少件衣服。她要亲眼看看,太钢一天比一天更洁净。
“中国的钢铁企业,超过70%位于全国的大中城市。事实证明,钢铁企业是能够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的,德国、日本等国家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在随后与市民的见面会上,太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发生表示,“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是达到或超过国家、国际标准,我们把让周边的每一位居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太钢周边的高楼达到100多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赖太钢这个“邻居”。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太钢对废物的回收利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那太钢生产所用的二氧化碳是不是也是回收利用的呢?”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回收二氧化碳。”太钢有关负责人回答。“太钢空气、水污染治理得不错,希望能在噪声控制上做得更好,在热连轧车间那噪声就让人受不了。”该学生继续提意见。“您的意见很中肯,我们会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对于太钢未来的绿色发展,市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