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山西日报:674次炉龄纪录的背后——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解剖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张毅 时间: 2013-07-16
截至6月底,太钢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已创下674次的炉龄纪录,在国内同行业中趋于领先水平。
这是太钢集团公司炼钢二厂“郭晓兵创新工作室”以“技能登高、素质提升”为目标,提出了16个重点攻关项目,对不锈钢转炉核心指标开展攻关的成果。
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2011年起,太钢工会牵头,先后挂牌创建了连瑞钢、牛国栋、杨斌等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有全国机冶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7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0个。目前,共吸纳成员120余人,已经完成创新课题190余项。
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现场技术诊断、技术改进、导师带徒、推广先进技术、完成创新项目等活动,带动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推动了企业跨越发展。
一个充分发挥高技能职工先进性和聪明才智的平台,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目的而搭建的充分发挥高技能职工先进性和聪明才智的新平台。
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解决多项技术问题。一是为职工搭建一个自我成才的平台,让技术人才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快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财富。二是围绕日常生产实际,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注意提炼总结,形成一大批专利。三是通过探讨、交流,让创新工作室成为技能人才岗位练兵的平台,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一个人才成长的“实践共同体”,成为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在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过程中,太钢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公司工会的号召,在人力、物力、活动场所等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体现了“三高一快”的特点:认识高、积极性高、热情高,一批单位行动快。特别是不锈热轧厂起步较早,率先投入了硬件设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实现了“硬件到位、制度到位、管理到位”的目标要求。
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工作室”为平台,形成人才成长“实践共同体”,为项目的成功研发提供了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室”围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等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以劳模、技师为导师,培养创新型、专家型人才;以“参与”和“经验”为特征,探索“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太钢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带动了广大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技能型与创新型人才。
一支以劳模、技术领军人为龙头的创新团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成为推动太钢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的新载体,在提高职工自主创新水平、提升企业创新创效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太钢形成了一支以劳模、技术领军人为龙头,技术骨干、一线技术职工参与共同攻关的职工创新团队。今年,太钢工会还将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5个以上,进一步扩大职工参与率、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