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日报::让经济指标转化为幸福指数——太钢转型发展中的精彩转身
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
太钢把职工幸福指数纳入经济发展的指标,让职工群众幸福与企业发展同步而行,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千方百计让职工幸福指数提速,实现了由效益型企业向责任型、幸福型企业的精彩转身。今年前四个月,太钢在全国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7%的可喜成绩。
归属是幸福的前提
如今,人们对幸福感的概念并不陌生,幸福指数已成为一个热词。周建军是太钢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一名职工,眼下他正为“创建幸福”奔忙。“楼道卫生没有人管,脏乱差,大家回家后把门一关,邻里之间相互都不认识,更别说共同打扫公共卫生了。如何让大家走出来,都参加到楼道环境的清洁中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周建军说。
从2010年起,太钢房地产开发公司针对职工群众对人性化社区管理及舒适环境的渴望,转变了管理思路,在居民小区开展了“居民自主管理,创建文明单元”活动,让居民们自己动手,装扮楼道。目前,太钢宿舍区已经有300多个单元进入了“文明单元”的行列。太钢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王喜洪告诉记者:“通过创建文明单元,不仅环境变好了,楼道里干净整洁了。让人更高兴的是,大家见了面就和一家人一样,谁家有困难都会热情帮忙,人情味特别浓!”
企业真正的发展源泉,需要一整套的和谐文化机制。如果说文明单元的创建,是太钢给职工生活的“软”服务,那么,让职工乐有所居则是太钢责任型、幸福型企业建设的“硬”要求。作为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太钢今年还将继续加快职工住宅小区建设,加快旧宿舍区改造,太钢总经理高祥明说:“归属是幸福的前提,今年,太钢已开工建设的职工住宅小区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一幢幢新建的宿舍楼,将见证太钢职工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
下午五点,忙碌了一天的太钢职工张月华并没有像平时那样下班回家,而是换了一身运动装走进了太钢体育文化中心。
去年,太钢投资2亿元兴建的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成投运,堪称华北地区最大,每天前来锻炼的职工络绎不绝。张月华告诉记者:“在这里,可以游泳,可以打球,可以健身,下班约几个朋友一起来锻炼,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心情当然也是一流的。”
为了让广大职工共享文体活动中心一流的健身休闲服务,从今年开始,每一名职工都会收到太钢发放的健身福利补贴,并能以优惠的价格到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娱乐。太钢人力资源部孟汉乐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有20年工龄的职工,今年能收到的健身福利费大概是600元,再加上职工优惠套餐服务,大家得到的实惠是实打实的。”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在加快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是太钢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太钢不但为职工提供了一流的体育健身设施和条件,还不断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大合唱等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惠及职工、造福职工的举措使职工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由此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了太钢经济的硬增长——连续五年实现了营业收入超千亿,连续三年不锈钢产量居全球第一。
安全是幸福的保证
让幸福成为经济的指标,使职工与企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太钢不仅着力改善职工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也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满是粉尘的车间,全身沾满油污的炼钢工人在火红的高炉前脸膛黑红、汗水满面,费力地挥动着长长的铁勺,这样的场景已经被定格在了过去。如今的太钢,机械化操作给了职工安全与干净的工作环境,长长的生产线上除了机器的声响,鲜能看到工人的身影。太钢第二炼钢厂职工范海涛介绍说:“以前要站在炉前完成一系列工作,现在不用了,我们实现了计算机全程操控,坐在这个控制室里,就能炼出世界最先进的钢,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安全操作系数也得以大幅提高。”
在太钢,职工的安全意识逐步加强,“珍爱生命,我要安全”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对安全的认识已由之前的“要我安全”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安全”。“2011年,太钢共收到34326件来自生产一线的安全改善提案,全体职工年人均至少实施了一项安全改善。”太钢安全生产管理部李晓峰认真地说。
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多次表示:“太钢的职工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今天太钢所取得的成绩是广大职工奋斗的结果,我们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硬杠杠’,一定要让职工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由效益型向责任型、幸福型企业转型,企业成为一家幸福的企业实际上是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一个幸福的主体。幸福企业作为太钢新的愿景,必将助推企业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