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看太钢
天行TIANXING(中国) 媒体看太钢
中国科学报:太钢:把绿色发展提升为企业核心战略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程春生 时间: 2012-06-25
6月5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发布了《太钢绿色发展手册》。该《手册》从绿色产品制造、循环经济、融入城市等方面入手,为社会了解太钢开了一扇“绿色之窗”。
“太钢把节能减排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可持续发展、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列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节能工作会议上,太钢总经理高祥明的话掷地有声。
响应国家号召
多年来,太钢在国家产业政策及财政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承担钢铁企业社会责任,加快节能减排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据介绍,目前太钢已实现固态废弃物、工业废水、工业废酸的100%循环利用,二次能源年回收利用占企业总能耗的45%,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态、液态、气态三大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多项节能减排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太钢地处太原市城郊的上风口,污染物排放直接影响着省城人民的生活质量,因而承受着环保搬迁的巨大压力。加之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紧迫。
多年来,太钢致力于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淘汰污染大、能源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的生产设备,实现了装备大型化、生产高效化、产品清洁化、品种多元化、环保设施一流化,能耗物耗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了钢铁生产长短流程结合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把节能减排提升为企业的核心战略。”高祥明表示,太钢把节能减排提升到重要的高度来认识,列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坚持科技引领
近年来,太钢坚持以科技创新打造绿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型钢材。
据介绍,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太钢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的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集群,成为绿色产品制造和推广应用的示范者与推广者。到“十二五”末,太钢的高端和特色产品比重将提升到90%以上,常规产品退出产品目录。
同时,太钢也积极以技术进步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实施结构节能。近年来,太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围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投资500多亿元,累计淘汰落后炼焦能力135万吨、烧结能力496万吨、炼铁能力70万吨、炼钢能力100万吨、轧钢90万吨。
通过集成当代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太钢还先后实施了50万吨不锈钢系统改造、40万吨冷轧不锈钢薄板扩建改造等国债支持项目,以及国家正式批复的150万吨不锈钢项目,实现了全线工艺技术装备的大型化、集约化、高效化和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把单厂不锈钢生产能力提升到300万吨,树立了当代不锈钢工业发展的新标杆。
太钢生产技术装备的升级,为企业节能减排奠定了基础;不锈钢等20多个高效节能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为全社会的节能作出了贡献。
此外,太钢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实施技术节能。例如,太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富氧竖炉新技术实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项目,每年处理碳钢及不锈钢除尘灰48万吨、回收金属32万吨(其中镍约4800吨,铬约12800吨),相当于开发一座200万吨铁矿石的矿山。
以管理促创新
高祥明表示,太钢不断加强节能管理,实施管理节能。
“以国内外优秀钢厂为标杆,建立起了绿色发展对标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绿色发展战略管理系统。”高祥明介绍,目前太钢建设了能源管理中心,高效调控能源生产、供应、输配,运用先进的能耗分析手段加强能源管理,深化能源成本和产品能耗研究,实现能源信息与公司采购、生产、销售、设备信息的集成。
已经建成的环境监测中心,能够在线监控太钢环保设施的运行、污染物的排放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提高环保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太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推动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高效运行,提高运营效率,努力跻身全球管理卓越企业行列;扎实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绿色发展指标逐级分解落实,纳入对各单位、各岗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与全工序、全员经济利益的紧密挂钩。仅从2005年到2011年用于节能减排奖惩金额就达到1.4亿元。
“我们深知,钢铁行业是耗能大户,太钢的节能工作仍十分艰巨。”高祥明表示,太钢将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指引下,加快实施投资60多亿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项目规划,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向城市的大循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