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冶金报:国栋,牛啊——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太钢职工牛国栋
牛国栋是太钢的“名人”。这话,一点不为过。从未与他谋过面,脑子里却早已存着一个鲜活的牛国栋。因此一见面,记者便称他“牛人”,他只是谦逊地笑。
牛国栋最近比较“牛”的一件事,是成为出席全国“十八大”的党代表,是山西省42名代表之一,是太钢的唯一。这份名单,经过层层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候选人、公示等程序,又经过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报中央批复同意,提请本次党代表会议酝酿讨论之后,正式选举产生。
6月25日上午,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专程来到太钢,看望了牛国栋,祝贺他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能说他不“牛”吗?可他却一个劲摇头:压力好大。“这是无比神圣的事。参会之前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这决不是一件单纯的荣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得把太钢的情况带出去,把‘十八大’精神带回来。”看得出来,这副担子对牛国栋来说并不轻松。
“当这个党代表,应该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了。”牛国栋的口气里,压力与动力兼具,忐忑与自豪并存。
牛国栋的荣誉,岂止这些。1999年7月开始正式在太钢不锈冷轧厂工作的他,到2007年便陆续开始收获一些让人羡慕不已的荣誉:“太钢特级劳模”;“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太原市特级劳模”;山西省“个人三等功”、“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五四特别奖章”、山西省“十佳班组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学习型班组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从太钢到全国,这个“牛人”拿奖拿到手软。
记者试着把这些奖一个个摘出来。但无论哪一个,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事。由不得连连感叹:国栋,牛啊!
荣誉的背后,该是怎样的付出?牛国栋,是脑子无比聪明,还是学历背景高人一筹?牛国栋连连摇头:“刚上班,我也因工作不熟悉被人骂过‘猪脑子’。”
牛国栋,是山西省文水县一户普通人家的儿子,他的第一学历,也仅仅是太原冶金工业学校轧钢专业一名中专生,毕业那年,只有21岁。
21岁的中专生,在太钢实在渺小。工作中,必然有许多事情“拿不起来”。“拿不起来”的牛国栋曾经碍手碍脚,被人看不惯。被责备之后,牛国栋气愤和委屈之余,更多的是不服气,这激起他内心的倔强:“看吧,笑到最后才算赢。”
他报名参加技术比武。开始几年,总是眼睁睁看着人家拿状元、得名次。他也一度想放弃,然而还是不信那个邪:“为什么要算了?都是轧钢工嘛!”
到了2006年,牛国栋便在太钢第27届技术比武中摘得轧钢“状元”桂冠;翌年,继续蝉联。证明自己,很难,也容易。其实很早,牛国栋的努力和出色就被厂、段领导看在眼里,从2003年开始就让他当了班长。到2005年,他带的班组便以出色的产品质量赢得厂里认可,获奖励去海南旅游;2006年,又被派去德国培训。这些最初的认可和激励,让牛国栋的干劲越来越大。
之后不管是学历,还是一系列荣誉,都是他通过努力一步步奋斗来的。“这话不全对,是太钢给了我无限广大的平台。”牛国栋认真纠正,“如果没有太钢,哪有我牛国栋的今天?”听到牛国栋这样问,记者也只能频频点头,为他取得的成绩,为太钢给予他的舞台。
近几年,写牛国栋的文字越来越多。因此,这一次与他聊天,记者尽量避开工作上那些事情,想听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于是,我们谈到党员:“在工作中,你能想到‘党员’这一身份吗?你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中与普通群众会不会有区别?”
“这个必须有。如果单纯从轧一块钢来说,并没有区别,但如果这块钢没轧好,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要和群众区别看待。尤其是,当面对一些对国家、对太钢的不当的言论时,党员必须要去抵御。”牛国栋说得非常坚决,“我觉得,我有这个觉悟。”
采访中牛国栋多次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只想一步一步,把眼下的工作做好,责任尽到,回报太钢。
牛国栋从冷轧厂2号轧机调到冷轧光亮线重点项目上的12号轧机,牛国栋即将要去参加“十八大”。牛国栋的今后,任重道远。